第四章 呼吸
前三節雖略具理論,尚未言明學者致功之方。丹訣數十家,深淺各別。而其下手之訣,皆不外呼吸作用。氣存則人生,氣竭則人死,呼吸所關,顧不重歟?普通之人,徒知以口食穀,不知以鼻食氣,雖終日呼吸不斷,然此等呼吸,大都出多入少。粗而短,不能細而長;急而淺,不能緩而深。乃修煉家之大忌也。
    仙道貴在以神馭氣,使神入氣中,氣包神外,打成一片,結成一團,紐成一條,凝成一點,則呼吸歸恨,不至於散漫亂動,而漸有軌轍可循。如是者久之,即可成胎息
  何謂胎息?即呼吸之息,氤氳佈滿於身中,一開一闔,遍身毛竅,與之相應,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,直到呼吸全止,開闔俱停,則入定出神之期,不遠矣。今《黃庭經》所論之呼吸,乃胎息以前之初步,學者習之既久,可以卻病延年。若仙道全部工夫,尚未論及。
  引證《黃庭經》本文
仙人道士非有神,積精累氣以成真。人皆食穀與五味,獨食太和陰陽氣。 (外景經第十八章)噓吸廬間以自償,保守完堅身受慶;方寸之中謹蓋藏,精神還歸老復壯,(外景經第四章)肺部之宮似華蓋,下有童子坐玉闕。七元之子主調氣,外應中岳鼻齊位。素錦衣裳黃雲帶,喘息呼吸體不快。急存白元和六氣,神仙久衣無災害,用之不已形不壞。 (內景經第九章)呼吸虛無入丹田,玉池清水灌靈根。 (外景經第一章)
  解釋
修仙學道之人,非有別種神奇手段,不過積精累氣而已。常人皆食五穀與五味,道人獨食陰陽之氣。 《黃帝內經》雲: “食穀者,智慧而天;食氣者,神明而壽。”亦此意也。
夫人在世俗,無論如何安閒,總不兔有勞心勞力之事。一有所勞,其精神即不免損失,是必用方法以補償其損失。其法如何?即呼吸也。但呼吸往來,必有定所。其扼要乃在廬間。廬間亦名規中,即黃庭也。如能常用調呼吸之功,而又能保守身內精神,不使外漏,則身有餘慶矣。日積月累,回環於方寸之中,以立命根。借身內之元氣,以招攝虛空之精神,則自有生以來,歷年損
​​失之精神,皆可還歸於我身,何患老乎?
人身臟腑,肺部最高,形如華蓋。肺屬金,其色白,故日玉闕。肺之下有心,心屬火,其數七,故日“七元之子”。肺藏氣,心藏神,道家貴在以神馭氣,故曰:“七元之子主調氣”,肺開竅於鼻,人面分五嶽,鼻為中岳,故曰:“外應中岳鼻齊位”。素者,純潔之義,黃者,中和之義。必要純潔,氣要中和,故曰:“素錦衣裳黃雲帶。”身體偶有小恙,則呼吸不能調勻而喘息,此時急宜存神以調和病氣。六氣者,風寒暑濕燥火之氣。偶有偏勝;則足以致病。茍能和之,則病癒矣。道書凡一身頭面臟腑骨節,皆有神名。白元者,肺神也。存白元者,即是凝神以合於氣也。
道家工夫,視不用目,聽不用耳。久視者,非謂眼向外看,乃神向內視,內視又名返觀。人能常用返觀內照之功,自然災害不侵。用此工夫,永久不已,則形可常存矣。但調呼吸之最要口訣,即不可滯於有像,又不可浮泛無根。能合虛無,則不著相,能入丹田,則非無根。不色不空,勿忘勿助,是真口訣。學者當呼吸調和之候,口中必有甘涼之津液發生,順而吞之,以意直送下降,復得神火煉之,使津化為氣,潤澤周身,而後歸納於下田,以培值命蒂,故日:“玉池清水灌靈根。”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第四章 呼吸
    全站熱搜

    真觀主人 道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